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获悉,近3年的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的高危来电中,18岁以下青少年约占1/4,年占比24.2%,年占比23.4%,年占比26.2%。其中,三年总数的男女性别比是34:,即约为1:3。广州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周亮教授表示,求助热线的数据变化,反映出青少年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度和主动求助意识的上升,尤其是女性的主动求助意识值得男性学习。据悉,10月10日当天,广州市卫健委及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多家单位,在晓港公园联合举办主题现场宣传活动,以义诊咨询、公园越野打卡、心理游戏互动等形式,向广大儿童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提升儿童心理问题调适技能。求助来电年轻化背后,家长如何正确响应?“开学前后的一段时间,是青少年致电心理援助热线的集中期。”活动现场,周亮接受采访表示,主要是由学习压力、家庭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压力带来的情绪问题。“很多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打电话来求助,甚至主医院。”周亮特别提醒,求助热线来电年轻化背后,反映青少年主动求助意识增强。但临床中往往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主动要求心理援助时,仍不愿意接受事实,容易错失危机干预的时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该怎么办?广州医院副院长杨婵娟主任医师表示,首先要评估孩子属于哪一类问题,再对应处理:“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体可归为三类:一类属于发展性问题,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思考、学习能力等都不尽相同,这往往是正常的,家长要学会等待、训练和培养;一类属于适应性问题,即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以及应激事件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来调整心理状态;一类是属于心理疾病,例如神经发育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那就要交给专业医生去处理。”“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细节中观察,包括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饮食、睡眠等有无偏离正常同龄人或自己过往的常态。”杨婵娟提醒,如果异常现象持续一周以上,可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广州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制度保障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10-19岁人群中,有约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占该年龄组全球疾病负担的13%,频发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引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