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
丁辉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使其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一)感知觉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的绝对阈限高于正常儿童,绝对感受性则低于正常儿童。感觉的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而人能够觉察出最小的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由于大脑功能的缺陷,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够引起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与此相联系的,是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这表现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数量比正常儿童要少得多。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觉恒常性比正常儿童差,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他们往往认不出来。
(二)记忆特征
智力残疾学生的记忆有两个特征:
第一,识记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
第二,由于记忆的组织能力差,智力障碍儿童不会采用分类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记忆效果远远不如正常儿童。
(三)思维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现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是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三是思维缺乏独立和批判性。表现在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很少能主动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表现在易受暗示,缺乏主见。
(四)语言发展的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发展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另外,他们对语文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力障碍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较为简单的陈述句。
除以上特征外,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上更多地表现为发音不准、吐词不清,这是语言障碍中比较显著的特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