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智力落后的原因,大多数智障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5月6日下午,在宿州市特教中心西会议室,特教中心教师马子珍开展了《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专题讲座,特教中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马子珍首先向大家分析了智障儿童语言存在的问题:语言发育迟缓、机能性构音异常、语畅异常、声音异常等。她列举了学生案例加以说明,并且结合教学实际,讲解教师如何针对这些语言问题,有针对性地对z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接着,马子珍讲解了沟通的五大要素:沟通的动机、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内容、沟通的目的、沟通的情景。她强调教师要找到智障学生兴趣点,对于学生的需求,要延宕满足,诱发学生的沟通动机。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先教三大基本语汇:人称词、名词、动词。这样才能为智障学生下一步学说句子打好基础。最好的语言训练就是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认知要从“配对、分类、指认、说出、运用”这五个步骤教起。对于不会说话的智障学生要从模仿开始:模仿动作、模仿声音、仿说语汇、仿说简单句,仿说复杂句,在仿说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最后发展到学生自发性地与人进行交流。
特殊儿童语言发展迟缓与沟通内容不足有关,教师不要急着让孩子说话,而是要让孩子听得懂话,在理解基础上的语言表达才是有意义的。特殊教育不是着眼于孩子被改变,更是要考虑到环境的调整。特殊教育不应该只是改变个案,而是要努力地让他们变得不特殊。教师要多带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学习语言,学生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不断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提高了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更好地的与人沟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逐步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