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区别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今天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21世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类的心理问题。的确,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都逐渐的浮出水面。而且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那么,当人们有了心理问题究竟应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呢?还是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呢?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师。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困扰的专业人员。再来看看什么是心理医生。

其实在西方根本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英语里也更是没有心理医生这个概念。所谓“心理医生”这个称谓只是在中国的一种通俗的叫法其实对心理医生确切的定义应该是: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负责的范围是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比如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他们负责心理异常的治疗。这显然与社交恐惧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社交恐惧并不是精神分裂症。也不属于心理异常。

心理咨询师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和背景。而所谓的心理医生的理论背景则是医学与或者精神病学。

心理咨询师辅导采用的是心理学辅导的模式,主要是心理辅导结合行为实践。心理咨询师负责的辅导范畴比如有: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界普遍认为,社交焦虑属于神经症类心理问题。神经症类心理问题并不属于心理异常。所以社交焦虑这类问题是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畴,而并不是所谓心理医生的工作范畴。

我有严重的抑郁,很痛苦,不知道该找谁看。医院的心理医生,还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这是很多人的现状及困惑)

有这种疑问的人是不少的,今天咱们从四个角度,对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做个了解,了解完,选择心理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相信朋友们自有决断。

抑郁是一种情绪,严重的抑郁是严重的抑郁情绪。若不是生理原因如大脑损伤,或药物原因,绝大多数可以判定其是社会心理原因。失恋了抑郁,失业了抑郁,人际关系不良了抑郁,收入不高想出国游没钱也抑郁,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原因。恋态心理学上把抑郁的原因说得清楚明白,大多数的情绪及行为表现问题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即是心病。心病定要用心医才好。可是,沉溺到抑郁情绪里,非专业有丰富经验的人,不能有效从心的层面相助,大医院求助心理医生。有责任心的医生给开点药,建议去看心理咨询师,缺乏经验技能不足的心理咨询师,也是很负医院去看心理医生。到底是看心理医生还是看心理咨询师。下面作一个详细些的分析。

一、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背景的区别

心理医生是医学出身,从生物解剖学,分子细胞生化构成及遗传学等方向入手,以生物医学治疗为依托,把前来的求助者都称之为病人。不管什么样的原因形成的让求助者感受到的痛苦,都以生理疾病的术语症状来描述。因为他们不但学了医学,同时也学了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在医院按医疗模式给有心理障碍的求助者提供医学服务,他们被称为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师是社会心理学取向,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生活常识与社会人事处理经验等方向入手,以沟通互动为根本,把前来求助者称之为咨客,不管什么样的恶劣情绪及不良行为表现,排除掉医学生理的原因,从社会心理的原因寻找根源,给予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发生展规律的判断描述,给予心理上的引导启发,帮肋来访者做心理的成长调整,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能承受的刺激,不管是不良人际交往、糟糕的生活学习环境、重大人事变迁的事件,都让求助者学会良性应对及互动,以达到协助求助者摆脱心理障碍,提升生活愉快指数,进入良性社会发展的状态。

二、服务内容的区别

医院的心理医生对前来求助的人称之为病人,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情绪及行为表现,都一律给予病症的称述,从生理疾病的角度去描述,给予的服务是生物模式治疗,常用的治疗方式有:药物,电击,生物反馈,而心理治疗一直是辅助性服务。

心理咨询师对前来求助的人称之为咨客,心理咨询的方式有访谈、行为训练、场景重现、心理分析指导等,具体的技术有精神分析、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催眠、音乐绘画等多种多样。从社会心理因素的角度去寻找不良情绪或行为表现的来源,然后依照人的情绪与行为在社会心理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找出其发生发展规律,顺着这个规律,化解不良情绪,消解不良行为表现。提升求助者的心理能力,从而达到解除心理障碍,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积极进入社会生活。

三、服务效果的区别

心理医生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通过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通过兴奋或抑制神经反应,达到缓解情绪强烈反应所带来的不适感。如果求助者的情绪反应来源是社会心理原因,效果会随着求助者的心理波动幅度而减弱,如果在服药的同时,外界没有新的刺激产生,心理的刺激感没有增强,则求助者会感觉有效果,如果求助者此时能自我调整,心理问题化解开,就达到了治愈的效果。如果求助者在吃药的同时,有相似的刺激产生,或者求助者自己依然思虑重重,不停地自己反复思考那些不良的刺激,求助者依然会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药物控制无效或说无力,医生则会换药或加大药量。直到吃得求助者思维僵化表情呆滞,并且医生会反复强调不敢停药,因为一旦停药,害怕求助者会情绪反应激烈,难以自控。

而心理咨询师先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是社会心理因素,明确后就会和咨客一起用各种方法寻找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所在,化解开形成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不良情绪反应及行为表现自然消失,因提升心理适应性,不会因相似的心理刺激再次复发。

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心理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病院,还会引起人们对自己的低能感,同时带来岐视,对医生依赖。看心理咨询师,找到社会心理因素引发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了解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升心理适应性,这一切须在求助者自己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完成,求助者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产生高能感,同时带来自我希望,勇于自我主动调整,独立自信。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rcys/179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