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注意这几点,吞咽障碍的病人也可享受美

导语

时光总爱不言不语,不经意间,

四月又将悄悄溜走了。

四月过了,五月来了,

四月再见,五月你好!

莫负春光,莫负韶华!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感悟。然而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品尝、回味、感受美食带来的快乐!这个特殊人群就是吞咽障碍病人。

第一篇吞咽障碍及营养供给

01

吞咽的生理过程

吞咽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和食道共同配合的状态下,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并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过程。

02

吞咽障碍定义

吞咽障碍是指:病人不能将食物安全、有效地从口送到胃的过程,其主要因下颌、双唇、舌、软腭、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为30%~50%。

03

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

1、饮水呛咳,吞咽时/后咳嗽;

2、口、鼻返流;

3、喉咙或食道内异物感;

4、原因不明的发热或吸入性肺炎,反复发生;

5、进食后有声音嘶哑、混浊、发声湿润低沉;

6、进食后突发呼吸困难、气喘,严重时紫绀等。

04

吞咽障碍的严重后果

a、脱水、营养不良;

b、吸入性肺炎、窒息;

c、心理障碍。

05

营养供给的途径

EN(肠内营养):适用于有肠道功能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分为ONS(经口营养)和管饲喂养。管饲喂养有留置胃管和间歇管饲两种方式,对于因昏迷、认知功能障碍或吞咽障碍不能经口摄食的患者,应予以留置胃管喂养;可以经口摄食的患者,但每日能量摄入不足目标量的60%,应给予间歇管饲。TPN(全胃肠外营养):仅适用于胃肠道无功能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SPN(补充性肠外营养):适用于患者入院时不存在营养不良,入院7d后,如果EN不能达到目标量,可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患者入院时即存在营养不良,肠内营养开始2d后如果达不到目标量,即给予SPN。

第二篇食物的选择及改进

01

食物质地的分级和选择

吞咽障碍饮食按照其质地的软硬程度分为四级:

分级

食物构成

适用人群

第一级

果酱、浓汤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吞咽障碍病人第二级果酱和机械加工的浓稠食物或加稠的液体,需要咀嚼的软食口腔准备期、咽缩肌功能障碍病人第三级经机械加工的软食缓慢地引用液体并能开始咀嚼和可以耐受粗糙结构食物的病人

第四级

软食或各类液体

可进食软食和液体的病人

食物性状的选择:a、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b、有适当粘稠度,不易松散;c、通过口腔和咽部时容易变形;d、不易粘在口腔或食道粘膜上。

02

食物性状的改进

食物改进是指:改变食物或液体的结构或者黏度,是吞咽障碍的基础治疗。改进方法:a、通过改变食物中能量和营养素的浓度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食物摄入(强化食物);b、改变食物的浓稠度,以确保能更安全和方便地吞咽(如增稠剂,Nutilis)。

03

进食餐具的选择

勺子:边缘钝厚、勺面小、勺柄粗、容量5-10ml

杯子:切口杯子

碗:吸盘的高边碗

第三篇摄食训练

01

一口量控制

流质:1-20ml果冻:5-7ml糊状:3-5ml肉团:2ml过多:漏出或残留过少:刺激不够,难以引起吞咽反射从少量开始:(流质1-4ml),逐渐增加

02

进食速度

前一口完全咽下后,再进食下一口,避免两次食物重叠入口的现象。

03

喂食方法

食团在口中位置: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病人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利于食物的吞咽。

04

进食体位

a、床上半坐卧位b、坐位

05

代偿性吞咽训练

代偿性吞咽定义:是在不改变病人吞咽生理情况下,改变食物通过的路径达到改善病人吞咽障碍的方法。包括:仰头吞咽、点头吞咽、转头或头旋转吞咽仰头吞咽:对于口或舌功能缺损的病人,利用重力使食团移动,对于呼吸道保护功能欠佳的病人不宜采用,因仰头时病人的喉闭合功能降低。

点头吞咽:颈部后屈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残留物,接着,做点头动作,边吞咽,可去除残留物。对于延迟启动咽期吞咽、舌后根后缩不足、呼吸道入口闭合不足的病人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转头吞咽:用于单侧咽功能减退的病人,转动或倾斜颈部,会使同侧的梨状隐窝变窄,挤出残留物,同时,另一侧的梨状隐窝变浅,咽部产生高效的蠕动式运动,可去除残留物。

第四篇进食注意事项

a、当病人意识不清、疲倦或不合作时切勿喂食。b、鼓励病人用健侧进食,避免残留物致误吸。c、痰多的病人,进食前应排痰后再进食。d、有义齿的病人,进食时应戴上后再进食。e、口腔感觉差的病人,把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刺激感觉。f、耐力差的病人,宜少吃多餐。

精彩短视频敬请围观

参考文献

1.年《ESPEN家庭肠内营养指南》解读2.《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版》

扫描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rcys/18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