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使用任何概念化的内容,因为那些内容对于学习专业的人来说可能很容易理解、甚至是我们学习和进修的最佳帮手,但是对于一个非专业的社会人来看,一方面有很多不容易理解,而还会产生很多混淆的误会。不过,偶尔科普下,也让大家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来看,抑郁症到底是个啥,专业与日常的认知有哪些区别。以下部分内容来自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理解DSM-5精神障碍》一书。(这一点真的让我很遗憾又可惜,就是在咱们国内,这几年越来越强调精神健康,但实际上只看到了心理咨询行业的高暴力盈利和行业的野蛮与混乱成长,却很少看到值得推广的心理咨询。医院也因为人满为患而无法一一照顾,好在此类治疗药物的价格不高,不过大家也不要觉得这是业界良心,其实是国家的严格管控。)对心理学、精神医学,哪怕是非专业人士只是想了解一下心理疾病,都可以买来看一下。这本书在国内还是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的。科普第一点:抑郁症实际上应该被称作“抑郁障碍”,所以顾名思义,就是它的发生一定会对正常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抑郁障碍有很多种(当然不是轻度、中度和重度啦),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前两个好理解哈,那经前期烦躁障碍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啥呢?经前期烦躁障碍其实说的就是女性月经前一周发生的伴随着忧郁、易怒、紧张情绪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会随着月经的结束而慢慢减退、直至消失。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则基本都是发生儿童10岁以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七岁看小、八岁看老。所以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会出现长时间的愤怒无法平复、愤怒反应十分强烈而且也容易被激怒,那家长们要小心了。当然孩子本身也是比较感性的,所以要注意频率和强度两个关键要素。科普第二点:抑郁一定是持续性的、没有明显特征变异的。什么叫做没有明显特征变异呢?就是说从开始出现抑郁状态开始,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出现与以往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伴随着抑郁的确诊和治疗会一直出现而且很稳定,有些抑郁期间的表现会持续到终其一生也不稀罕。医院,医生又是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患上抑郁症了呢,患者需要具备以下2点或更多的特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具备的特征越多,病情可能越严重有悲伤、忧郁或抑郁的心境和情绪对于曾经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突然失去兴趣,或即使做了这些事情也不能再制造愉悦的感受了体重的突然增加或减少,甚至可能伴随着肠胃疾病失眠或嗜睡,但又似乎没有什么其他不良反应。正常人失眠或嗜睡后会出现精神不集中、头疼的可能,但是好像有的抑郁症患者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容易烦躁不安,言语、运动、反应较以前变迟缓了,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自我价值感部分或全部丧失,容易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复盘;间断或持续性的出现自杀倾向或企图实施。科普第三点:不是只有遭遇事件才会造成抑郁症,服药、酗酒、吸烟等成瘾行为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症,遗传的概率也并不低。成年人中,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但重度抑郁症的案例中女性更多。中度抑郁症发生时,通常还会伴有成瘾行为、惊恐障碍、强迫症、神经性厌食或贪食行为,甚至是双向沟通障碍。双相障碍就是说与社会、他人无法正常建立沟通渠道,如果一定要找个例子,可能“疯子”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双相障碍只是“疯子”患上的一种心理疾病,还会伴随很多心理障碍。最后赠送一条科普:“疯子”并不是丧失了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恰恰是他们的身体里,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了完全混乱的极端,极度的敏感或不敏感造就了他们癫狂的状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一个人疯了,他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清谁对他好、谁是坏人的。